·
隨著清明節的到來,我們帶著孩子們一起走進這個富有文化意義的節日,從節日的由來談起,認識為什麼清明節要吃寒食,又為什麼潤餅成了這天的重要料理。藉著這個機會,也讓孩子們認識唐代詩人杜牧的《清明》詩,體會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」的滋味,將節氣、習俗和人情緊密連結。
除了認識傳統文化,我們也動手來場美味又有趣的潤餅體驗。孩子們從五感來認識餡料,聞聞看、摸摸看各種食材,有豆芽菜、高麗菜、紅糟肉、豆干、紅蘿蔔等,再到親自下廚、動手切菜、煮熟配料。當餡料準備好,孩子們一邊學著怎麼將餡料均勻鋪在潤餅皮上,一邊撒上花生粉與糖粉,體驗鹹甜交融的傳統滋味。有些孩子是第一次包潤餅,眼神裡閃爍著新奇與期待,雖然手感還不熟練,卻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。
教室裡的動手備置過程,是讓孩子們練習獨立與照顧自己的好機會。從洗菜、擺盤、使用器具,到料理與清理,每個步驟都是真實生活的學習。這些在蒙特梭利教室裡熟悉的生活技能,不只是為了做出一份潤餅,更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、練習秩序與專注力,讓他們學會在團體中與他人合作、互相幫助。
吃完後,孩子們豎起大拇指開心地說:「潤餅超好吃!」。清明節的這一天,不妨再陪孩子動手包一次潤餅,把這份傳統與溫暖一起延續下去。🥰




